:::

05【在地職人故事】北管子弟的老靈魂

  人稱「萬福伯」的林萬福已高齡81歲,基隆三坑仔人,由於父母早逝,早年生活艱苦,自14歲開始加入得意堂14組(中石硬港)成為北管子弟,沒想到竟從此結下逾一甲子的緣分。不識字的林萬福從拿旗幟、擔任大小鈔手開始習藝,當時7人便能成團四處表演的日子令他印象深刻。
  在那個年代,北管子弟軒社是許多煤礦工人工作閒暇之餘的娛樂消遣,或是遊手好閒者得以安身立命的歸屬,全盛時期基隆北管軒社曾多達40幾組。昔日子弟為了拼陣頭甚至打破頭,漸漸演變為「輸人毋輸陣」的相互較勁,每次出陣或排場,從噴吹(嗩吶手)的人數、能吹奏的曲目數與程度到各家珍藏的彩牌、紗燈、旗幟繡工樣式、花籃鼓架…等等「傢俬」都是顏面之爭的重頭戲,同時也是展現財力與切磋技藝的機會。
  在經年累月的歷練以及三坑煤礦主支持之下,林萬福成立了三坑得意堂,在他的用心投入與經營之下,無論成員、樂器、傢俬、子弟戲、排場都堅持承襲傳統,使其成為基隆名聲最響亮的西皮派北管子弟團,廟會慶典、遶境踩街、地方節慶活動、婚喪喜慶的場合總是可以見到三坑得意堂子弟的身影,不過,請子弟有一定的規矩,平日沒有往來交陪是請不到子弟團的,且出團前,邀請方不僅要送帖還要準備「墊籠」的酬勞(車馬費)。
  三坑得意堂歷經全台不計其數的演出,榮獲地方、社團及政府表揚與肯定,從得意堂館內牆上滿是出陣頭、子弟戲公演的照片就可以看見其好名聲早已遠播四方。除了多次受薦代表基隆市參加全國社區民俗育樂活動觀摩會,遠赴屏東、台中等地表演;民國94年代表基隆市前往位於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「搬戲鬧曲憨子弟」北管戲曲大會活動;民國96年8月於基隆文化中心「田都元帥聖誕千秋暨北管子弟戲曲」公演。每一場都全心全意投入的子弟精神令人佩服。
  隨著時代與社會結構的變遷,北管戲曲漸趨沒落,地方軒社均面臨人員凋零及經費籌資困難而解散或名存實亡,身為三坑得意堂的負責人,萬福伯始終不減對北管戲曲的熱愛以及傳承的期待,不忍北管人才漸趨老邁凋零,深感向下扎根的重要與迫切,81年尚智國小成立的兒童北管樂團,就是在時任家長會長的林萬福全力支持下催生。後續更積極與傳藝中心合作,以高薪聘專業老師,利用平時假日及寒暑假,召集三坑地區子弟、左鄰右舍小孩及自家兒孫輩投入傳藝工作,萬福伯窮盡畢生心血及積蓄,無非就是希望傳統戲曲能夠傳承。
  其女林淑真自幼在父輩的薰陶下也習得一身好功夫,16歲就開始接觸北管的她雖必須犧牲平時玩耍的時間,起初面對滿是古字的工尺譜難免挫折,卻逐漸從北管多元的樂器念法與演奏方式找到樂趣,不但小鼓、吶、鑼鈸等樂器樣樣精通,更從四處出團表演的過程中建立自信、獲得成就感。

  • 發布日期:2020/11/04
  • 發布單位:仁愛區公所社政課
  • 最後更新時間: 2020/11/05
  • 點閱次數:1095
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