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04【在地職人故事】貿易商與海關的橋樑:報關行

  「我真的是老報關了,這個機器都是我在處理,很有感情就把它保留了。」從事報關業已經40餘年的王梅英至今仍留有以前工作使用的打字機。昔日趕單有如打仗的節奏令王梅英印象深刻,由於早期仍依賴外勤人員騎車至貨物指定的關別現場投單,時間分秒必爭,負責登打報單、退稅單的內勤人員常常熬夜趕出口文件或忙得沒吃午餐。早期基隆港貨物吞吐量大,依著港口而生的船務公司、貨運業、報驗行、報關行等產業一度繁榮,當時基隆約有500餘家報關行林立,主要協助貿易商處理貨物進出口通關的應備文件,包含商業發票(invoice)、裝箱單(packing)等,並代為向海關投遞。
  成翼報關行負責人陳明楷以一般旅客出入境為比喻說明,流程不外乎登機報到與查驗身分,貨物的進出關也是一樣,如果不用查驗就電子通關,要查驗的話,報關人員必須在現場,海關會去查驗貨物,貨櫃都有封條號碼,以供海關核對,如沒問題請工人打開封條查驗貨物,且因貨物量大加上船公司裝櫃也需要時間,因此往往當日要開的船,兩天前就要放行了。
  「我們是客戶與海關之間的橋樑,他委託我們做貨的處理」貨物進口需要代繳稅與提貨;貨物出口則需要代理通關以便裝船。其中進口貿易會牽涉到稅金繳納(依據貨品稅率不同),貿易商多會找長期合作、有互信基礎的報關行,也因此發展出較深厚的情誼。
  報關業可以說是以前基隆市民就職的命脈,以師徒制為主,專業的養成乃伴隨經驗的累積,對貨品知識的熟稔度是從事報關行最重要的能力,關稅法規概要、稅則概要更是基礎,內勤需要膽大心細、耐心仔細;外務需要有衝勁、時間管理與掌握。
  現在作業早已電子化了,除非屬特殊貨品(保稅品、免稅品),海關規定須以紙本作業。

  • 發布日期:2020/11/04
  • 發布單位:仁愛區公所社政課
  • 最後更新時間: 2020/11/05
  • 點閱次數:1045
回頁首